预计经过11月上中旬的积极消耗,叠加煤价持续倒挂,后续市场煤发运减少,促使市场供需转向平衡。
大唐发电: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获取新能源基地5个,共计685万千瓦。4、前三季度煤电的亏损面百分比是多少?大唐发电:2023年前三季度,火电板块盈利约5亿元,公司煤电亏损面约65%左右。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唐发电)成立于1994年,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之一,所属运营企业及在建项目遍及全国19个省区,经营产业以火电、水电、风电、光伏为主的发电业务,公司正逐步发展成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的大型综合能源上市公司。5、前三季度煤电、燃机、水电、风电、光伏、铝业的全口径税前利润分别是多少?大唐发电:2023年前三季度,煤机板块盈利约2亿元;燃机板块盈利约3亿元;水电板块盈利约10亿元;风电板块盈利约19亿元;光伏板块盈利约5亿元;铝业盈利约1亿元。8、容量电价什么时候启动?大唐发电:国家发改委近期就《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各相关方意见,公司结合市场形势和经营情况反馈了意见建议,后续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容量电价政策进展,协助推动容量电价机制有效落地。预计到2023年底,托克托200万新能源基地项目计划投产150万、蔚县100万新能源基地项目计划投产80万,其他新能源基地项目也将按计划进行稳步推进。公司一直定位于综合能源上市公司平台,未来公司会坚持定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为主线,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高效煤电为主要方向,践行双碳目标要求,加速推进结构调整。
10、托克托200万新能源项目、蔚县100万新能源项目等新能源基地进展。6、上半年母公司税后利润达到26亿,各新能源子公司等都实现盈利,但公司合并归母利润只有15亿,可见有部分子公司亏损相当严重,这部分资产亏损的原因以及扭亏的计划?大唐发电:公司后续将根据长期亏损的子公司经营情况制定亏损企业治理方案,提质增效。环渤海港口合计库存2758.9万吨(+65.6),调入量合计189.7万吨(-8.9),调出量134.2万吨(-40.5),锚地船舶量78艘(+15),预到船舶数17艘(-9)。
供应端来看,主产地煤矿多数保持正常生产,供应基本稳定,局部略有偏紧;需求端,焦企第一轮降价后,与钢厂进入博弈阶段,是否有第二轮降价还有待观察,不过钢焦企业多以按需采购为主,中间贸易商也以观望为主,部分煤矿库存增加,短期内焦煤承压运行。产地市场冷清,部分煤矿库存压力下价格继续下调。基本面的状态变化不大,焦企积极出货,厂内库存低位,下游钢企按需采购。焦炭(今日智库2023.11.1):焦炭价格第一轮降价终于落地,幅度湿熄焦100元/吨,干熄焦110元/吨,落地后主流地区准一级冶金焦价格2000元/吨。
焦煤期货开盘价格1815元/吨,收盘价格1814元/吨,振幅2.1%。在炼焦煤市场竞拍风向有所转变后,焦炭成本支撑,因此整体降价的轮次有限,之后需持续关注钢焦双方开工及政策落地情况。
降价后焦企处于盈亏边缘,多按需采购,对于高报价的接受程度也较差,俄罗斯炼焦煤报价继续回调10-20元,K4主焦煤1890元/吨;GJ1/3焦煤1600元/吨;Elga肥煤1580元/吨,降10元/吨;伊娜琳肥煤1670元/吨;K10瘦煤1780元/吨,降20元/吨;以上均为北方港现金含税自提价。动力煤(今日智库2023.11.1):昨日动力煤市场港口降幅扩大。炼焦煤(今日智库2023.11.1):昨日竞拍多以降价成交,部分煤种的起拍价格有50-150元/吨不等的下降,线下煤矿也有50-100元不等的回调他们表示,现有货源的成本已经高于市场报价,出货就意味着亏损,而且即便出掉也补不上成本较低的货,还不如暂停报价,等待市场走势进一步明朗。
综合来看,在电厂库存高企且日耗短期内难有明显增加、非电煤需求逐步回落的预期下,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的局面将延续,动力煤价格或将继续偏弱运行。因此,随着价格的持续走弱,卖方的抵抗情绪也在升温。自大秦线检修提前结束以来,叠加汽运方面受限因素的消退,在下游需求低迷之下,北港库存快速攀升,给市场煤价格带来了明显的利空影响。中长期来看,部分市场参与者表示,继续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一方面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总是会下降的,届时利多因素表现突出,将会给价格反弹提供有力的支撑。
但近几日,快速攀升的势头有所缓解,北方九港合计存煤稳定在2600万吨上下,进一步持续大幅增加的态势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话,就会再次接近长协价,尤其是跌幅更加明显的低卡煤,那将不利于能源保供。
部分认为,持续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大,至少要在某些节点出现拉扯情况,如5000大卡850元/吨,近日就在僵持,尚且未能实现明显的突破。更长远的来看,则要关注气温的实际变化情况及需求的释放情况。
在这一情况下,部分港口现存货源或将在短期内出清,这或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影响部分报价持续走弱。因此,短期来看,预计港口市场煤价格将继续下跌,但市场参与者对具体走势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贸易商反馈显示,疏港通知的发布将迫使部分货源必须在指定时间之内出掉,否则就意味着成本的进一步抬升,亏损可能就越大。据了解,港口煤价持续偏弱运行之下,部分中间商有意减少了产地发运,可以说是港口累库暂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未见公开发布的通知,但据中国煤炭资源网从市场上了解,北方港部分港口已经通知疏港了。部分则认为需求支撑几乎没有,价格会持续走低
11月份取暖用煤需求增加,非电需求季节性转弱。后期需要重点关注气温下降幅度及电厂采购节奏。
综合研判短期来看,考虑到当前电煤消费旺季尚未到来、非电采购需求转弱、北港库存持续增加等因素,市场看跌预期增强,买涨不买跌情绪下,终端大多保持观望,市场煤价下行趋势难改。11月中旬前后,气温下降将推动取暖用煤需求增加,倘若电厂日耗降幅较大,那么电厂在经过长协及进口煤补充后,对市场煤的采购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加之产地煤炭保供效果或将不及预期,预计市场煤价将触底回升。
11月份国内煤炭保供效果或将不及预期产地方面来看,近期,陕西地区部分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煤矿整改完成后陆续恢复生产,鄂尔多斯地区煤矿开工率稳定在74%左右,主产地煤炭供应有所恢复。预计后期产地煤炭增产保供效果将逐渐显现,煤炭产量将有所增加,但考虑到今年煤矿安监力度持续较大,预计保供效果将不及预期。
10月19日,华北能源监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煤炭司赴国家能源集团开展煤炭增产保供专项监管调研;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下一步将提早谋划部署,保障煤炭产量维持高位,特别是云南等地增加高热值电煤供应。北港煤炭库存持续增加港口方面来看,近期,大秦线日发运量在128万吨左右,北港煤炭调入量小幅回升,调出量则有所减少,受以上因素影响,港口库存呈上行态势,截至目前,北方九港库存已接近2700万吨。随着进入新一月份,10月底因完成生产计划而停产的煤矿将陆续复产,加之进入供暖季,政策端保供政策延续。工业用电方面来看,金九银十进入尾声,化工耗煤持续下降,但同比保持正增长,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化工行业周度耗煤量已较前期高点下降3%,同比增幅超过15%。
11月份,下游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将进行错峰生产,工业用电需求增速将放缓。居民用电方面来看,11月开始,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冷空气活动将更加频繁,势力较前期有所增强,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北方地区供热将启动后,民用电负荷上升,居民用电需求将增加
后期需要重点关注气温下降幅度及电厂采购节奏。11月份国内煤炭保供效果或将不及预期产地方面来看,近期,陕西地区部分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煤矿整改完成后陆续恢复生产,鄂尔多斯地区煤矿开工率稳定在74%左右,主产地煤炭供应有所恢复。
10月19日,华北能源监管局会同国家能源局煤炭司赴国家能源集团开展煤炭增产保供专项监管调研;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下一步将提早谋划部署,保障煤炭产量维持高位,特别是云南等地增加高热值电煤供应。工业用电方面来看,金九银十进入尾声,化工耗煤持续下降,但同比保持正增长,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化工行业周度耗煤量已较前期高点下降3%,同比增幅超过15%。
随着进入新一月份,10月底因完成生产计划而停产的煤矿将陆续复产,加之进入供暖季,政策端保供政策延续。综合研判短期来看,考虑到当前电煤消费旺季尚未到来、非电采购需求转弱、北港库存持续增加等因素,市场看跌预期增强,买涨不买跌情绪下,终端大多保持观望,市场煤价下行趋势难改。11月份,下游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将进行错峰生产,工业用电需求增速将放缓。预计后期产地煤炭增产保供效果将逐渐显现,煤炭产量将有所增加,但考虑到今年煤矿安监力度持续较大,预计保供效果将不及预期。
居民用电方面来看,11月开始,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冷空气活动将更加频繁,势力较前期有所增强,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明显下降,北方地区供热将启动后,民用电负荷上升,居民用电需求将增加。北港煤炭库存持续增加港口方面来看,近期,大秦线日发运量在128万吨左右,北港煤炭调入量小幅回升,调出量则有所减少,受以上因素影响,港口库存呈上行态势,截至目前,北方九港库存已接近2700万吨。
11月份取暖用煤需求增加,非电需求季节性转弱。11月中旬前后,气温下降将推动取暖用煤需求增加,倘若电厂日耗降幅较大,那么电厂在经过长协及进口煤补充后,对市场煤的采购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加之产地煤炭保供效果或将不及预期,预计市场煤价将触底回升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提升洗选加工水平,鼓励地面、井下联合抽采煤层气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8%左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2.5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50%左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